临近年末,楼市再起波澜,新楼开盘高峰不断出现。近几日,新房市场每日成交量已逼近千套,成交价格也向上攀升。
对此,业内和购房者共同的困惑是:有关部门出台了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严压缩住房需求,但年末,房价并未达到期望的明显下降。
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让房价单独明显下行确实勉为其难:去年、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在7.5万亿元人民币,而往年,这一数字很少突破5万亿元,新增的2.5万亿元货币,不可避免地会流入房地产市场;加息脚步迟迟,与CPI相比,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状况下,为应对通胀预期,一些市民又将手中的银行存款取出购房,以期通过持有资产的形式抗通胀。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今年
房价将走高,而不是在现有水平。明年,对楼市走势起着关键作用的经济指标将是: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
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意味着过剩的流动性将逐步回笼,央行一个月内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信号。从M1(狭义货币量)分析,我国近十年M1平均增幅为17.7%,而M1同比增幅在今年11月达到了最高点。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明年美国是否会进一步加开印钞机器、加息与否,都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变数,从而间接影响到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