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的楼市调控百日过后,大量资金金蝉脱壳相继撤离,遭遇滑铁卢的住宅市场成交量跌至冰点;然而商业地产楼暗花明,一改“商住倒挂”的怪象,成为资金追捧的香饽饽。那么,在市场跌宕起伏之际,如何规避各种风险,正确把握资金的流向?调控之下,应具备怎么样的投资眼光?

7月27日,在地产中国主办、光耀东方协办的“‘2010政变地产’系列观察与解读”第六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梁猛、光耀东方董事长李贵斌、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及房产投资专家张羽冲就“新政下避险资金的流向问题”作了全面的诠释。
住宅投资遭遇新政挤出效应
实际上,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其目的之一就是“严厉打击投资、投机行为”,让投资客撤离住宅市场。目前来看,一线城市交易量的大幅萎缩,昭示着调控效果已非常明显。
梁猛认为,目前,房地产投资下滑比较严重,“经常有个案的报道,零成交的楼盘不在少数。”
对此,李贵斌表示:“北京销售量下来了,房价稳住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第一期调控目标已经实现。”
在梁猛看来,住房空置率的高低,也能说明投资楼市的轻重程度,“在国际上5%的空置率是正常的,10%就已经危险了,而超过15%、20%就很危险了,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空置率就在15%左右。目前关于中国住房的空置率,很恐怖,有的说法是好几千万套。”
新政出台后,住宅投资遭遇了“挤出效应”。范小冲认为,目前住宅是调控的焦点,要回归到改善民生的地位,作为投资或投机市场,可能将被限制的越来越来厉害。“二套房政策、税收政策,现在很多政策的出台都在限制住宅方面的再投资,所以在住宅方面的投资肯定面临着更多的调控风险和政策风险。”范小冲如是说。
而投资专家张羽冲认为,目前住宅市场遭遇严厉调控,建议投资人到今年9、10月份再考虑投资住宅,而商业地产正以其逐渐攀高的回报率和未来的巨大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追捧,现在正是投资商铺和写字楼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