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据新闻晨报,最近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28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目前央企拥有的酒店数量预计在2500家以上,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在政府部门已日渐看轻GDP,更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国企的考核标准看来也该与时俱进了。
最近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28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目前央企拥有的酒店数量预计在2500家以上,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针对一情况,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公布了新的央企负责人考核办法和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央企不能再如此“不务正业”,必须悬崖勒马,做强主业和实现主业收益最大化。
央企炒房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央企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力投资大户,却不得不引起警惕。表面上看,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充满暴利机会,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普遍渴求拥有一套自住房的消费心理,让那些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面对这种连“傻瓜”都能赚钱的市场,手握雄厚资金,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天然联系的央企如果不进场“淘金”,那还真有点“傻气”呢。
不过,这样的算盘仅仅是从经营,或者直接点说是从赚钱多少角度考虑的。而对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央企而言,经营效益固然重要,这是检验央企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指标。但还应该看到,国内央企绝大部分是行业的垄断者,不管是电信还是能源企业,它们的垄断地位都是国家赋予的,国家之所以赋予这些企业特殊地位,是因为它们必须保证国民经济核心产业的稳定和安全,承担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神圣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央企炒房炒地固然属于其多元经营的范畴,但如果由于炒房而炒得心有旁骛,炒得三心二意,从而影响到主业发展,进而影响到中国在该行业的国际地位和战略布局,那就罪莫大焉,是赚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
央企热衷于炒房炒地,反映了一部分国有企业当家人只顾眼前利益,只看短期回报的心态,而没有将主营业务的长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干部的考核体系出现了一定偏差,重经济效益数字考核,轻全局长远战略谋篇,结果必然纵容一部分当家人冒险博取短期业绩。在政府部门已日渐看轻GDP,更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国企的考核标准看来也该与时俱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