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低利率政策代价高昂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10-8-31 10:25:49 浏览:619次


  人们还沉浸在对政府何时采用加息政策稳定物价,回收流动性的猜想中,中国就已经阔步迈进了负利率时代,6月份的CPI与去年同比增长2.9%,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25%,从购买力来看,这意味着实际存款利率已经到负0.65%。负利率政策的后果是什么?它为何受到人们尤其是政府的偏爱?在此试用一短文简单探讨。

  低利率刺激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泡沫

  也许不应该对中国的低利率(实际是负利率)政策太过苛责,因为“低利率刺激方法”本就是最长盛不衰的迷信之一,在信奉“政府主导市场”的一派人看来,低利率是提振经济的万能药方,在经济向上时低利率可以使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扩大规模,而在经济向下时则可以通过低利率来鼓励投资。但似乎不应忘记,正是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和信贷扩张,造成了最近一次由房贷市场崩溃引发的经济危机。

  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可以简单表述为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和信贷扩张,使得资本市场信号扭曲,原本不会借钱的人都开始借钱,原本不该买房子的人都开始买房子,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都开始投资,由此,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急剧膨胀。而美国的利率虽低,却还是能长期高于CPI的增长,而中国的利率甚至赶不上被控制之下的,与居民实际感受严重不符合的CPI增长,可以说,中国的投资市场包括楼市泡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负利率的驱赶。

  中国居民储蓄率一向很高,大部分居民家庭都有银行存款,合适的利率应当与减去交易成本和风险贴水之后的社会投资报酬率相近,假设将原本用于储蓄的钱拿去投资,可以获得3%的稳定收益,而储蓄的实际收益则是负数,这等于在实际上对储蓄征收3%以上的惩罚性税收。而逃避这一税收的方式则是进行投资,而由于中国投资渠道有限,无非楼市和股市,低利率的直接结果就是制造资本市场泡沫,助推房价上涨。

  谁贷款谁获利导致杀贫济富

  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条件下,会产生一个“均衡利率”,这个均衡利率从总体上代表了资金持有者愿意在最少能收到多少回报的情况下将资金借出,也代表贷款方愿意以多大代价获得资金。而在政府进行强制的低利率政策下,金融中介市场的均衡机制严重扭曲,等于是谁能贷到款谁就获利,此时本来不会贷款的企业,只要能拿到贷款也会进行贷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政府人为制定的低利率政策,是经济生活各种行为扭曲的根源,在中国来讲,也是投资过热、房地产过热、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根源。

  而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以及大型国企为主干的国情下,无论从国企“国字头”的特殊身份考虑,还是从其动辄垄断某一行业的“实力”考虑,都决定了能够享受贷款盛宴的往往只能是大型国企。08年下半年一片“投资过热”,“挤压消费”的惊呼声,其实也只是大型国企从当时新一轮的信贷扩张政策中拿到大量资金,而就在同时,大量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却是资金链紧张和倒闭狂潮,产生了中国经济国有和民营“冷热两重天”的局面。

  低利率制造产能过剩

  作为对20世纪多次经济危机的诠释,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来源于政府以低利率,“温和通胀”等方式进行的“经济刺激”,因为利率实际上就是资本的价格信号,当这一信号被人为扭曲,就会扭曲资源配置,低利率刺激下企业家就开始投资一些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些项目对利率的反应非常敏感,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票市场泡沫会进一步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导致投资过度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所谓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也相应上涨,投资成本上升,最后证明原来的投资是无利可图的。

  在中国,由于土地和资本都控制在政府手上,因此当地方政府政府吸引投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设立高新区,产业园,不仅从土地出让上扶助投资企业,一路大开绿灯,而政府扶持的方式常常还包括低利率的贷款,当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都对某一企业发生倾斜的时候,企业就会由于这些新获得的“成本优势”而投资于原本看来并不合算的项目,产能过剩也就当然产生,这一故事在中国已经多年来屡见不鲜。

  通胀是低利率得以持续的原因

  低利率似乎等于更多的投资,但它的另一面则等于更少的储蓄,在纯属市场情况下,投资来自于储蓄,二者总是通过利率变化趋向均衡,但如前所述,官方强制压低利率的结果就是信贷消费和资产泡沫严重,而政府所期待的刺激投资效果不但达不到,反而可能由于储蓄资金被用于了消费和资产投机,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更少。因此政府人为压低利率必须与低准备金率或通货膨胀等“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连,此时企业信贷的资金来源其实是通过货币杠杆增发或者印钞厂直接增发的货币,民众存入银行的储蓄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水之后,借助通货膨胀制造数字上的“繁荣”。

  二:中国为何信赖低利率

  用低利率阻挡“热钱”?

  几乎所有不合理的经济政策背后都能找到“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理由,低利率同样如此。热心关注“国家经济安全”的人士认为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看升不看跌的前提下,如果利率水平高于国外会导致所谓热钱的进入。这个逻辑的幼稚性在于,它假定了外面的钱只能呆在银行吃利息,而同时,热钱阴谋论者又声称热钱正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根据对热钱的“控诉”来看,进来的钱主要不是吃利息,相当大一部分是用于股票投资和实物投资,其中也包括炒房。而房价与股市都与利率是反向波动的,利率越低,房价和股价越高。压低利率确实可以抑制热钱进银行吃利息,但既然热钱喜欢“兴风作浪”,那么低利率其实是很好的进入时机。

  其次,银行利息只是投资报酬的一种,资本的流向考虑的是投资报酬率而不是单纯的银行利息,无论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只要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资本就会趋之若鹜,如果将阻挡外资热钱作为政策目标,那恐怕只有全面降低投资报酬率才行,也就是要营造一个投资什么都不赚钱的局面,这显然是与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其实不仅低利率阻挡不了热钱,阻挡热钱本身也毫无必要,幻想用“关门打狗”消灭外资其实是对经济学的无知,尽管金融大鳄曾经发动经济战争,但任何经济学家都不会主张挑起中国经济与“狗”拼命,因为人们更喜欢双赢游戏而不是你死我活,别忘了在911事件以前,全球吸引外资数量第一的国家是美国。

  “政府总得做点什么吧?”

  伦敦资本经济(CapitalEconomics)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马克?威廉姆斯称,中国之所以压低利率,是因为特意压低的利率可以提高银行的利润(目前对这一利润流行的估算结果是1.6万亿),而成本则被分摊到储户家庭。在另一些观察家看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是低利率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有两种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争夺着对经济危机和复苏的解释,一种是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比政府更合理,危机来自政府力量扭曲市场,走出危机只能依靠市场自愈;而凯恩斯说,只要政府只要白天雇一群人挖沟,晚上再雇一群人把沟填上,然后开动印钞机给这帮人发工资,就可以解决就业和增长。我一向反对任何形式的阴谋论,人们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低利率的信仰,也许更多的来自对“国家在基础设施上投资一元钱,可以产生三元钱的GDP”等流行谬误的迷信,其实而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巨额投资修建的基础设施,比如那些巍峨壮观却罕见车辆行驶的大桥,不仅成为低效和浪费的象征,本身也成为衰退的原因。但人们总是选择性的强调对自己喜欢的事例,而忽视那些反例,政府也同样如此。

  ————

  利率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好,这个问题原本没有答案,因为储蓄的人多则利率低,投资的人多则利率高,在合理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自会进行调节,但在不合理的政策环境下,人们却往往将问题归结于“市场失灵”而呼吁进一步干预。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罗纳德.里根曾在就职演说中提醒人们:“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同意他?

 快速查找
 房源搜索
所属分类:
所在区域:
房屋结构:

 自由搜索
所属分类:
所在位置:

 购房计算
 联系我们
13383398765
1338339876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登记房源 | 售房信息 | 出租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邢台鑫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383398765 联系人:高经理
邢台房产网:邢台二手房 邢台房屋出租 门户网 冀ICP备0501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