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提升产业竞争力勿操之过急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10-9-4 8:52:11 浏览:654次


文/本报记者 李金玲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长期性和必要性。

  也正是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指导下,近年来,中西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产业转移热潮异常汹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把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区位。如,最近富士康计划在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在重庆设立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英特尔-T关闭上海工厂并扩建成都生产基地,联合利华酝酿湖南新厂,海尔、格力、美的、TCL等家电企业计划或启动在内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指出,“十一五”前三年,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总体趋于上升,分类型看,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一路走强,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呈现逐步弱化的趋势。

  蓝皮书建议,增长方式转变要优化节奏和路径,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要加大传统优势行业关键技术的开发,防止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下滑,避免竞争优势转型病。

  如果政策出台的密集度过大、时间过于集中、时机不当,就会对企业产生过大的压力,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发达的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约花了40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而相对缩短增长方式转变的时间,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不可能在3-5年内完成。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要分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在当前的形势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节奏、步调进行适应性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把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节奏、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实施。

  为了避免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过急、步子过大,避免新出台的政策对企业和短期经济增长造成过大冲击,就要科学地选择政策出台的时机和政策组合,尽可能把由于各种政策调整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分散到不同的时期,使企业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调整其生产经营活动,形成新的技术能力,以适应新的政策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调整节奏、优化路径。中国近一两年来政策出台的密集度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各个部门都从部门的角度抢先出台政策,部门之间在政策出台的时间、节奏上缺乏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成立产业竞争力委员会,以评估各种政策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协调相关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快速查找
 房源搜索
所属分类:
所在区域:
房屋结构:

 自由搜索
所属分类:
所在位置:

 购房计算
 联系我们
13383398765
1338339876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登记房源 | 售房信息 | 出租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邢台鑫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383398765 联系人:高经理
邢台房产网:邢台二手房 邢台房屋出租 门户网 冀ICP备05014326号